走进不科学

您当前的位置: 网游竞技
作者:新手钓鱼人 状态:连载中 时间:2024-08-23 08:56:44

走进不科学

作者:新手钓鱼人

简介:

  (本书目前均定已过1.5万,高定50000+,欢迎入坑阅读)我曾与牛顿坐而论道,也曾与爱因斯坦并肩齐行。我弄乱过普朗克的发型,也曾为张仲景的《伤寒杂病论》提过前序。总而言之,这是一个学霸穿梭于古今中外各个时空,用前人智慧开启人类未来的故事。什么?你说这不科学?不,这很科学!注:本书为黑科技文,非诸天流非无限流,主角不会超能力加身,大家看下去就知道了。另有老书《异世界征服手册》高定30000均订8000+,欢迎阅读。。新手钓鱼人的原创首发网游竞技小说《走进不科学》537阅读最快更新最新章节及章节列表,最全小说网尽在537阅读(www.55537.net)



第一章 21世纪,是生物的世纪!

    <!--go-->    2022年。

    中科大校内。

    西区AED。

    楼体外部,由启功先生所提的‘图书馆’三个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,字里行间散发着融入每个科大人血脉中的坚韧与朝气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图书馆内。

    一位年轻的男子正独坐在无人一角,奋笔疾书:

    “众所周知。”

    “21世纪,是生物的世纪。”

    “大概在在2000年前后吧,这句口号不知不觉就流行开来了,之前计算机其实也很火,但大家都知道那时候纳斯达克崩了,互联网的泡沫爆破,生物更是承担了重要的历史使命。”

    “这些反映在一群高中生身上,就是生物成了那时候各个学校分数线最高的专业,基本上不是第一就是第二。”

    “甚至大二时候的转系热门榜中,生物也是名列第一。”

    “当时我们专业的同学都戏称,咱们也算是放弃了进清北的机会来拥抱21世纪的未来的。”

    “结果谁能想到,十几年过去,‘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’成了我们本专业人士共同的笑谈——笑谈的并不是这句话本身,而是我们这群学生物专业的人。”

    “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‘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’。”

    随后年轻人顿了顿,似乎感应到了什么,拿起手机按开了屏幕。

    结果手机没有任何信消息传来。

    年轻人嘴角一抽,低头继续写了起来:

    “其实在我看来,‘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’本句话现在越来越能看到会成为现实了。

    现在生物行业的发展趋势其实已经逐渐明朗,随着科技的发展,很多生物学上的领域都可能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得到突破。”

    “行业中的优秀人才当然也能够获得名誉和经济上的双重丰收的——身边就有很好的例子,某学长滕校前十高校博士毕业,现在在国内基因测序创业公司做CTO年薪百万,公司若是能上市就能身价破亿。”

    “这十年,计算机,物理,自动化等技术运用于生物科学岂止是突飞猛进?

    别的不说,你看看医院里面诊断设备,和十年前比比,进步了多少?”

    “十年以前,生物测序还是一个极其高昂、能发大paper的项目。

    现在呢?

    像样一点的医院都能做了。”

    “又例如十年以前,基因定位也是个大项目,耗时耗力,而现在它的价格已经低到起点作者都能承担的起了。”

    “十年以前,生物学界还流传着一句话:

    生物学家整天做实验分析数据,计算机和数学家分析解释数据。

    可现在呢?

    生物系的博士毕业要是只会做实验,不会几门语言,不会R,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了。”

    “如今30年过去,外行对生命科学认识还停留在花花草草,种田施肥,鸡鸭鱼肉,望闻问切,开刀打针,打枪跑PCR…还停留在工作不好找,出来没人要的时候......

    “殊不知,生命科学早就今非昔比了。”

    “比如2012年左右开始火的大数据,就是生命科学在08年开始的测序技术飞跃推动的。

    此外AI,machine learning,遗传算法,哪一个不是生命科学带起来的?

    我从科大少年班开始学习大数据的分析,11年开始接触AI和machine learning,这些都是在生命科学专业的专业课程里学的。

    而这些概念是什么时候火的?——最少往后三年!”

    写到这儿。

    青年的情绪也逐渐有些被调动起来了,写出的字迹也不由深刻了几分:

    “目前来说,整个生物圈最大的问题就是卷。”

    “这就像是抽奖,抽奖不需要智力,谁都能上,只需要钱和劳力,于是大家就卷吧。”

    “大家知道的的很可能会中奖的号码就这么几组,于是经常出现多个课题组试图抽取同一个号码的情况。”

    “先抽到的就占先机,然后就开始拼速度,学生干活干到11点,周末不休息;

    学生把结果发给导师,导师半夜爬起来审核提交。”

    “宁可把自己辛苦得到的抽奖号码送到垃圾期刊那里发布,也要快对手一步。”

    “于是乎,名校教授、作品等身的研究者,因为抽奖先后次序的争议打得天昏地暗,体面尽失。”

    写着写着,青年忽然回过了神:

    这可是自己博士答辩的材料,后半部分显然是不能出现在那种场合的。

    于是他摇了摇头,将这部分的文稿从字体中心划了个长横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青年不远处的书桌上忽然传来了椅子磕碰的声音。

    青年此时思路已断,便下意识的抬头望去。

    发现原来是一对已经完成学习的狗...咳咳,小情侣离开座位时传来的响动。

    青年忽然想到了自己的纸片人老婆,今晚是去找蒂法还是爱丽丝呢?

    随后他回过神,轻轻甩了甩头,继续写道:

    “当然了,就目前而言,生物这个领域距离标准的爆发可能还有一定距离。”

    “一个像计算机那样爆发的学科有什么条件呢?”

    “我认为是有三个前提:

    1.低成本开发。

    2.高容错让开发人员能快速立项并迭代。

    3.2C的商业模型。”

    ”而很遗憾的是,目前生物相关的产业并不具备该条件。

    “比如转基因的作物需要极高的研发成本——类似Monsanto的巨型筛选机器,且容错率低,一个花粉飘出去就不得了。”

    “又比如新药研发成本高,容错率同样低的离谱,FDA因为各种内在外在的原因要求严格。”

    “这就导致了生物的创业对资源的依赖性高且推进速度慢,很难产生爆发。”

    写完这些,青年深吸一口气,总结道:

    “但是我认为,这些难关终有一天将会被克服!”

    “我敢笃定,21世纪,依旧将是生物的世纪!”

    “这是无数生物科学领域前贤的追求,也是我毕生的梦想!”

    “答辩人:徐云。”

    写完这些内容,青年悠悠伸了个懒腰。

    将钢笔仔细盖好,收拢文件。

    最后检查了一遍周围。

    发现没有东西遗落后,年轻人带着自己的东西走出了西区图书馆。

    回到自己在校外租的小房子后,年轻人脱下眼镜,以一个“太”字的模样仰躺在了床上。

    他就这样漫无目的的盯着天花板。

    过了一会儿,只见他无奈的摇了摇头,嘴角扬起一丝苦笑:

    “焯,要不是有外挂,谁tm会学生物啊?”

    .....

    .....<!--over-->

第二章 辣个男人!!!

    在床上呆滞了一会儿后,徐云翻起身,环视了周围一圈。

    这是一间总面积四十多平米的单身公寓,装修不算特别豪华,但胜在地段安静,私密性相对较高。

    虽然科大在19年那会儿翻新了部分东区的宿舍,不过除了代培生外,研硕博的宿舍条件其实都一般。

    研究生和硕士是四人一间,博士双人间——当然了,科学岛那边的会好点。

    不过徐云选择在校外独住并不是由于宿舍环境糟糕,而是因为.....他身上有个秘密。

    徐云,现年24周岁。

    性别男,性别认知男,非极端动物保护人士,非极端环境保护人士,无抑郁症,爱好女。

    社会称谓为那个男的,如果能上新闻大概会被称为该男子,偶尔莫名其妙啥事没干还会被扣个姓氏——蝈。

    他在15岁那年考入了科大少年班,19岁本科毕业,毕业后没有选择学硕,而是申请了直博。

    徐云直博的方向是合成生物技术与系统生物工程,这也是以物理出名的中科大内一个相对有名的生物学博士点,目前即将拿到博士学位。

    除此以外,他还有个凝聚态物理的硕士在读,学位证距离到手也不是很久了。

    读过少年班的朋友应该都知道。

    无论是USTC少年班还是姚班智班、图灵少年班,这些顶尖殿堂中对于学霸的称呼往往都是XX神。

    比如曹神、韩神、韦神等等。

    因此自然而然的,徐云也获得了一个徐神的称号。

    不过学霸这种生物在学术方面虽然近乎无敌,但在生活中他们却经常显得性格迥异,甚至会被视之为怪人。

    比如当初网络大火的韦神韦东奕,外表上看上去甚至似乎有些呆滞,因为他几乎无时无刻都在想着学术方面的问题。

    还有一些学霸天才甚至连自理能力都没有,生活琐事都需要父母随行照顾。

    上辈子的徐云其实也是这种情、智商严重不对等的‘天才’之一,虽然没有离谱到衣食住行都要父母帮助,但交集圈方面近乎是零,直到30岁后才相对好了一点。

    看到这里,不是星际玩家并且懂得ban猛犸的同学想必已经注意到了某个词:

    上辈子。

    没错,上辈子。

    徐云是个重生者。

    不过比起其他一些重生者前辈,徐云的重生却有些特殊。

    那是2061年的一个冬天,徐云正在写一本名叫《吴凡去哪儿》的网络小说呢,结果写着写着忽然头昏脑涨,一头就栽倒到了键盘上。

    醒来时发现自己重生到了15岁那年,也就是科大少年班物理二轮答辩的第二天。

    这也是徐云印象很深的一个人生节点——因为那年的答辩题目很有意思:

    解答题有一题讲的是一群小绿人去黄金星球挖金矿结果摔死了,要求按照不同两种形状挖的计算掉落时间,还要求自己构想出飞船外观的素描图。

    另外还有一题给了条件是大气层厚度为h,众同学纷纷叹不合理,因为表面的粒子速度空间各向同性向外飞就不再是h了....

    该题还声称大气层均匀也是神奇,所以徐云最终选择把这题的分数上交给了国家,没办法,强迫症晚期了、

    而作为一位长期写网络小说的重生者,徐云自然知道重生这种设定的爽点:

    依靠对未来各种事件走向的了解提前布局,从而赚取大量的金钱与社会地位。

    但就当徐云信心满满的回溯记忆时,却发现自己的脑海中一片空白,只记得零零散散的几件事:

    比如四十年后4V回归了、长跑比赛决出了冠军、贾某人依旧是声称下周回国,四十年后天足还在盘点米兰等等.....

    除了以上这些事,徐云唯一记得的就是自己三十岁前所学的学术知识。

    其他具体衍生出的科学技术啊、历史大事啊、比赛结果啊全然没有丝毫印象。

    但另一方面。

  

编辑推荐